• 基本信息
  • 教学授课
  • 科学研究
  • 荣誉奖励
  • 团队及招生情况
芮光浩
单位:光学工程系 出生年月:1985.01 学历:博士 职称:教授、研究员 职务:院长助理 电话: 邮箱:ghrui@seu.edu.cn 地址:电子大楼506
个人简介
教育经历
  • 2010.9-2012.9,美国代顿大学工学院电子光学系,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 2007.9-2013.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光学工程系,光学专业,博士  

  • 2003.9-2007.6,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士

工作经历
  • 2023.04至今,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2014.12-2023.03,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 2013.04-2014.11,美国代顿大学工学院电子光学系,博士后


更多信息请参见个人简历(已更新):

https://pan.baidu.com/s/1Pr0EFD35QCGH26vzVxRMXg?pwd=fkqx

芮光浩
单位:光学工程系 出生年月:1985.01 学历:博士 职称:教授、研究员 职务:院长助理 电话: 邮箱:ghrui@seu.edu.cn 地址:电子大楼506
讲授课程
  •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现代光学基础》(秋季学期,48学时) 

  • “光学工程”专业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生学位课程《微纳光子学》(秋季学期,32学时) 

  • “光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选修课程《光学工程的设计和仿真》(秋季学期,32学时)

教学研究

一、省级精品/一流课程

  • 《微纳光子学》,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江苏高校省级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

  • 《现代光学基础》,首批江苏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二、教材建设

  • 《微纳光子学》课程配套教材《微纳光子学:从基础到应用》


三、在线开放课程

  • 2019年东南大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课程名称:《现代光学基础》;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SEU-1449477165 

课题负责人:顾兵;课程团队成员:顾兵、胡国华、芮光浩、宗慎飞。


  • 2019年东南大学研究生在线开放课程 

课程名称:《微纳光子学》; https://www.xuetangx.com/course/seuP0854093001/16909078?channel=i.area.manual_search

课程负责人:顾兵;课程团队成员:顾兵、芮光浩、张若虎。


四、教改项目

  • 东南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参与(排2)

  • 先进光子技术教学案例库建设,参与(排2)

  • 东南大学研究生优秀教材建设,参与(排2)

  • 东南大学研究生在线开放课程,参与(排2)

  • 东南大学第三批课程思政校级示范课,参与(排3)

  • 东南大学本科生在线开放课程,参与(排3)



芮光浩
单位:光学工程系 出生年月:1985.01 学历:博士 职称:教授、研究员 职务:院长助理 电话: 邮箱:ghrui@seu.edu.cn 地址:电子大楼506
研究领域或方向
• 研究领域为纳米光子学和矢量光学,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复杂光场的设计、产生与特性,特异光学结构设计,复杂光场与特异光学结构的相互作用、特性及其应用。• 发展了基于聚焦光场调控的新型光镊技术,并开展了大量系统性的研究。深入探索了基于时间反演算法的聚焦光场逆向设计理论,发展了全方位调控和裁剪聚焦光场的方法,实现了衍射极限的球形中空形、横向光针形和光链传输带形焦点,并能够对焦点内光场的矢量特性进行任意控制。在此基础上,发现了这些非传统光学偏振态及其聚焦光场在光镊技术领域的特殊作用,从而可以实现对包括金属、低折射率介质以及各向异性材料等纳米颗粒的稳定俘获和灵活操纵。• 开展了微纳结构金属等离激元与矢量光场的相互作用研究,为特殊等离激元的产生和非传统偏振光场的直接检测提供了崭新的途径。深入探索了激发光场与微纳结构之间的空间偏振模式匹配理论,提出并设计了多种能实现最优化局域光场、场增强效应和自旋依赖的近场光学探针,开发了多种检测光学轨道角动量的光子集成芯片,设计并实验验证了可调控纳米尺度发光体辐射场性质的阿基米德螺旋形光学天线,进一步开拓了微纳结构在并行近场光刻与成像以及分子荧光发射控制等方面的应用。• 研究了矢量光场在手性纳米材料的无损表征中的应用。手性纳米材料结构与光场偏振纳米材料结构与光场偏振状态具有天然的强烈关联与作用,这一作用可以被用来作为探索新的手性纳米材料的光学无损分析及表征手段。此外,借助光场调控技术开发了多种基于光力效应的手性纳米材料检测技术,能够实现纳米尺度下结构信息的精准表征。
研究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负责人,在研;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校内负责人,在研;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负责人,在研
研究成果

长期围绕光场调控,纳米光子学及纳米材料的表征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1. 参与“空间可变光学偏振工程”这一全新学科领域的原创性工作,并推动其在光学微操控和纳米材料表征等技术应用中的快速发展,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科研项目近10项; 

2. 在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Photonics Research、Nanophotonics、Optics Express和Optics Letters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章节2章,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 

3. 多次在FIO,PIERS,AOM,IPNC,OPIC等国际会议上做邀请/口头报告; 

4. 指导研究生获得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东南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5篇、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4项。

学术兼职

江苏省光学学会理事、副秘书长


出版物
芮光浩
单位:光学工程系 出生年月:1985.01 学历:博士 职称:教授、研究员 职务:院长助理 电话: 邮箱:ghrui@seu.edu.cn 地址:电子大楼506
  • 2022年,木木西里奖教金,东南大学 

  • 2022年,学院优秀导师,东南大学 

  • 2020年,学院优秀导师,东南大学 

  • 2018年,至善青年学者(A层次),东南大学 

  • 2017年,第三届江苏青年光学科技奖,江苏省光学学会 

  • 2017年,第24届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三等奖,东南大学 

  • 2013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品学兼优毕业生 

  • 201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毕业生

芮光浩
单位:光学工程系 出生年月:1985.01 学历:博士 职称:教授、研究员 职务:院长助理 电话: 邮箱:ghrui@seu.edu.cn 地址:电子大楼506
团队介绍
现有在读硕士研究生3名:顾思(2022级,本科毕业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苏子祎(2024级,本科毕业于湘潭大学),金扬(2024级,本科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4名:贾天旭(2022级,硕士毕业于兰州理工大学 光学专业),冯侣(2023级,硕士毕业于广西科技大学),张兆瑞(2024级春博,硕博贯通,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解苏峻(2025级春博,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招生情况

每年招收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电子信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1-2名,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1名。

毕业生介绍

1. 王晓雁(2014级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硕士期间获2016年国家奖学金,学位论文被评为2018年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现工作于浩鲸云计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 马言宝(2015级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安徽工程大学,硕士期间获2017年西门子-博世奖学金,学位论文被评为2019年东南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现工作于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3. 王玉松(2016级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江苏大学,现工作于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4. 陈建成(2017级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安徽大学,现工作于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5. 高璐(2017级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南通大学,现工作于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 

6. 李影(2018级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硕士期间获2020年国家奖学金,学位论文被评为2022年东南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现工作于谱瑞集成电路(南京)有限公司。 

7. 丁传传(2018级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现工作于字节跳动(上海)。

8. 应鑫媛(2019级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硕士期间获2021年国家奖学金,学位论文被评为2023年东南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现工作于乐鑫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9. 邹舒婷(2019级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安徽大学,学位论文被评为2023年东南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现工作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北高镇人民政府。

10. 季玉林(2020级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现工作于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 杨斌(2022级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现工作于**技术有限公司。

12. 金绍衡(2021级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安徽大学,现工作于安徽省六安市委组织部。

13. 张皓(2021级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现工作于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